1. 首页>>电视

银笺绘西华:陈威中山公园次幅写生的宋画质感与虚实之境


 当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慢直播的镜头随陈威转移至中山公园另一处阴凉角落,银笺纸在晨光下泛着细腻光泽这幅以西华门为远景的写生,成为他继午门之景后,又一次对 “传统材质与当代意境” 的探索。不同于首幅半生熟皮纸的温润,银笺的光滑特性让笔墨生出宋画般的饱满质感,而西华门的飞檐斗拱,则在虚实晕染间,成了历史与艺术的交汇点。

 1.JPG

    构图上,这幅西华门之景延续了首幅的横幅框架,却在细节处藏着新意。近景以两棵古柏为锚点:右侧截取树干中段,上下边界留白,凸显枝干的虬曲;左侧则露出部分树根,让 “扎进土里” 的扎实感与右侧形成对比。这种 不完整却互补” 的布局,是陈威对 自然取舍” 的再实践正如他在地坛写生时截取古柏下半段那般,此次不追求西华门的全景,而是让近景古柏的苍劲与远景建筑的庄重形成 “顾盼关系,中间以河面为过渡,让空间纵深感在笔墨间自然延伸。他先以重墨勾勒近景古柏的主干,笔腰用力皴擦出树皮纹理,再逐步推进至中景河面,最后用淡墨轻描西华门的轮廓,整个过程从 ” 到 ,恰如视线从眼前古柏望向远处建筑的自然轨迹。

2.JPG 

    不同于首幅以淡墨定基调,这幅西华门之景开篇便用重墨刻画古柏,让近景瞬间 “立住” 视觉重心;但重墨易显生硬,陈威随后用淡墨反复叠加树干缝隙,再以清水衔接墨色,让厚重与轻盈过渡自然。画远景西华门时,他特意放慢速度:先观察建筑复杂的斗拱结构,再用 淡墨多次提线” 的方式勾勒,避免一笔画死;柳树则省略树根,仅用淡墨点出树冠轮廓,让枝条的垂坠感与建筑的直线条形成对比。最妙的是染水环节他用大笔蘸满水分,以极淡墨色扫过河面,让墨色在银笺上缓缓晕开,西华门的倒影便在 似有若无” 间浮现,恰如微风吹过河面时的灵动。

3.JPG 

   近景古柏重墨见筋骨,中景河面淡墨显灵动,远景西华门虚墨藏韵味。银笺的亮,让虚的更虚,实的更实这就像中山公园的历史,社稷坛的过往是,西华门的光影是,笔墨要做的,就是让两者共生。

4.JPG 

    这场慢直播的收尾,不仅留下一幅兼具宋画质感与当代审美的写生,更让观众看见:传统材质未必只能 “复古,银笺也能画出山水的当代意境;青年艺术家的传承,从不是照搬古人,而是像陈威这般,用笔墨让西华门的历史、中山公园的清幽,在直播镜头里生出新的生命力。《书画里的中国》与北京时间APP所坚持的 “,正是为了让这份 ,被更多人细细看见、读懂。
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ntok.com.cn/TV/672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588888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